每年的春天,对于大四学子来说都是最令人难忘的季节,也是最繁忙的季节。他们要为毕业进行各种准备,毕业论文便是其中不可或缺更不容轻视的一项任务。在2014年度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院的刘雪霜和郭彦然同学光荣获奖。
刘雪霜的获奖论文是《探讨影片的电影互文性》。她表示,这个有趣的选题是受到大三时老师放映的电影《英国病人》的启发。虽然课堂上的她对影片情节似懂非懂,但课后的反复观看、体会使她渐渐感受到电影里蕴含的深意,慢慢地也就对此片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进而投入时间认真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郭彦然也强调了从兴趣点出发选择论文主题的重要性。同时,他认为与导师的积极沟通更是尤为重要,导师往往能给予学生很大的启发和帮助。郭彦然的获奖论文《俄汉双关语对比以及翻译》,最初就是在导师的启发下确定的选题。
选题只是一个开始,毕业论文的重头戏是还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这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很少有人探讨这个电影,所以我在写作的时候可供参考的资料特别少。我只能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阅资料,谋篇布局,文章也一再经由老师审阅,修改,再审,再改”,刘雪霜如是说。薄发前必定要经过厚积,郭彦然也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为论文做准备:泡图书馆,上网搜集信息,研究相关论文,请教老师和同学,列提纲反复修改……她表示,自己很看重导师的建议,在写论文时便积极请教导师,认真听取导师的建议。她说:“我认为,好的论文包括三要素:选题要有兴趣,论点要新颖,书写要耐心。论文写作真的是一件急不得的事。”
有人说,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知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就此两位同学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刘雪霜认为,毕业论文确实是对学生综合实力的考查,是对学生查阅文献、独立思考、布局写作等多方面能力的考验。而郭彦然却不尽认同,她表示,毕业论文七、八千字的有限篇幅和较为紧迫的写作时间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大学四年积累的学术能力的发挥,因此并不能完全体现毕业生的文学涵养。
无论毕业论文是否是检验毕业生大学四年能力和收获的最佳标准,它都是我们思考钻研的产物,是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值得我们每一位学子为之付出。当毕业季到来之际,让毕业论文为我们的大学生涯划下一个圆满的句号。我的论文,我做主;我的青春,我张扬。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陈紫晶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