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学校2018“以学生为本”年号召,使法学院广大本科生顺利渡过新学年学业选择迷茫期,指导本科生合理制定新学期学习计划、科学规划未来发展路径,解答大家遇到的各类问题,法学院专程举办了一系列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本科生学习指导日活动。
一、青年教师法学漫谈之《我不是药神》
2018年8月24日上午九时,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的廖奕教授和伍华军副教授、民商法教研室的李承亮副教授和杨巍副教授、刑法学教研室的陈金林副教授齐聚模拟法庭,五位老师以近日的热映电影《我不是药神》为切入点,并分别结合了各自的专业知识就其中涉及的法学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展开了延伸思考,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法学漫谈学习指导活动。
在《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中,涉及到诸多法学问题,网络上影评五花八门,热议纷纷,五位老师结合电影情节与网络评论对所涉的法学问题作出了详尽且生动的讲解。李承亮老师主要就“为什么专利保护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别”、“该电影如何反映了知识产权保护和限制的必要”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专利保护在国家之间的差别性解释了电影中中国和印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陈金林老师则从刑法的角度就“刑法在电影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刑法在类似案例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进行了阐述。伍华军老师是从宪法、行政法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我国对药品监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药神反映出药品监管制度还应从哪些方面完善”的问题。廖奕老师以法理学为视角讨论了“药神反映了法理与人情存在怎样的冲突”。五位老师们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刚入学的新生们理解吸收。
本次漫谈活动旨在引导新生学会关注法律问题,思考法律问题,培养法律思维,这种生动的讲解模式极大激发了大家的法律求知欲,是本次法学院新生学习指导系列活动中最为新颖而成功的尝试。
二、高年级同学学习经验分享会之中德、中法试验班
2018年9月3日下午一时,法学院国际化办学经验分享会在法学院121教室准时开讲。自2002年始,法学院即与外语学院法语系携手创办了中法法语法学双学位试验班,继而于2006年创办了德语法学双学位实验班。 两种试验班均在2018年修订培养方案,针对上述双学位试验班设置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该类课程由我院教师与法国、德国高校聘请的数位知名法学专家,每年坚持为学生讲授法律德语、德国法律制度以法国法律制度和欧盟法。根据培养方案,双学位试验班学生在第三学年被选送到法国巴黎十一大、克莱蒙大学、里尔二大、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以及德国马尔堡大学、萨尔大学、哥廷根大学等学校进行交流学习。
双学位试验班的毕业生出国或继续深造比率明显高于普通法学班,其就业竞争优势明显,大多就职于各类外资企业或法律服务机构。为向本科新生宣讲法学院的国际化办学优势,来自2015级法语法学及德语法学班的陈轶琼、周宇涵、黄优悦、薛荣四名同学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出国交流学习经验分享。他们分别讲述各自在大一、大二期间同时修读法学和语言课程的学业经验,出国交流前期申请的各项准备以及大三学年德国和法国的交换生活经历,畅谈大学三年的中外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文化碰撞问题以及每个人从青涩懵懂逐渐走向独立与坚强的心路历程。他们绘声绘色的演讲引起了广大新生的无限向往。会后,大约50名本科新生同学积极踊跃的报名参加德语法学和法语法学班考试选拔,此次宣讲成效着实显著。
三、2018年新版培养方案解读会
2018年9月4日下午一时,法学院2018年新版本科培养方案解读会在121教室准时开展。法学院本科生办公室严倩老师针对新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大类培养之精神以及拓宽专业口径、加强通识教育、加大通识课程比重导向,重点解读了三学期制和通识教育的改革理念,并对培养方案中学分分布、模块划分、选课规则、毕业条件、保研申请及评优评先要求等问题为大一新生进行详尽解读。特别是针对新版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通识课程、专业平台及专业教育和跨学科课程等各个板块中的新型课程类型和选课的先后顺序等均一一释明。会后,特地将本科生办公室各位老师对于注学籍管理、选课安排、成绩审核等教学管理和学业指导工作中的分工职能以信息卡片的形式发放给所有本科生,便于新生今后四年的面对面咨询。
至此,法学院学习指导日系列活动圆满结束后,各位新生对于今后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均有了大致了解,大家心中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之旅亦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相信这一系列活动所播下的阳光种子会对新生们今后的法学学习和校园生活助上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