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俐娜院士《爱心与创新》讲座成功举办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11-24

A A A

2014年10月31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俐娜教授应邀在我院创隆厅作了题为《爱心与创新》的专题讲座。来自化学学院和其他院系的本科生、研究生三百余人聆听了张院士的讲座。张俐娜,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她196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5年赴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一年多,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俐娜院士以“爱心与创新”为题,以她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教育同学们要做好研究就必须先做人。她认为,做人必须要有爱心,而做研究则必须要创新。她将本次的内容归结为“四心”和“四种精神”。

“四心就是爱心、好奇心、信心和责任心”,张俐娜院士娓娓道来。张院士首先阐述了爱心在她取得成就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求学生涯到取得科研成就,她的爱国、爱学习、爱化学、爱科学、爱岗敬业、爱家庭、爱学校之心帮助她树立了人生理想,提供了不懈努力的动力。爱国为她提供了宏大的人生理想,爱学习、爱化学让她明白了凡事都要自己努力争取;爱家庭让她学会了担当和独自面对困难,同时也体会到了家人在她困难之时给予她的无穷力量和无限温暖。其次,她讲到了好奇心、信心和责任心。她认为好奇心能激发创新,“我们需要走别人未走过的路,要多问为什么,要多提问”。面对问题要有信心,认准目标就不能退缩,勇于探索,一切都会有可能。对于责任心,她认为青年学生应牢记肩上的义务,要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任。

随后,张俐娜院士讲到了创新、团队、奉献和锲而不舍这“四种精神”。创新精神就是需要我们做出独到的见解,不能盲目跟风。每个人也要有团队精神,要密切的和他人合作,为整个团队着想。作为社会上或是团队中的一员,我们也要敢于奉献,乐于助人。“吃亏是福,分享是乐……面对未知的困难,我们则要锲而不舍,义无反顾地向前,不言放弃”。

张俐娜院士还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谈了“如何走科研之路”这一话题。她向同学们介绍了她的研究团队在多糖溶解研究方面的成果及其原理,展望了研究成果在工农医药行业的广阔前景。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化院、资环等等院系的同学们向张院士提出自己在学习生活、科学研究方面的困惑,希望得到院士的指点。有的同学对张院士研究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围绕科研方法和成果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对于同学们的提问,张院士一一做了详细而耐心的解答。她精彩的问答也引来了热烈的掌声。最后,主持人代表全体同学向张俐娜院士献花致谢。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徐干城 供稿)

 

 

快速通道